經典著作

有人以「生的樂趣」為題寫書而暢銷。以為生的本身就是歡樂,這種看法很有味兒。

 

 

你看,鳥兒活著就能飛翔,無牽無掛。

 

你想,野地的百合花,只佔有一點點泥土,就開著鮮艷芬芳的花朵。

 

 

但有人活著卻活得很苦惱;因此常見「生活的藝術」之類的著作,真是各具隻眼,讀來人人點頭稱是。姑不論作者和讀者是否從此生活得理想,至少大家有意追求生活得更美,總是件好事。

 

 

如果有人著書,以「死的樂趣」或「死的藝術」為題,你會有甚麼感覺?豈不被視為邪說?我們總以為死亡一定與悲痛相連,沒有眼淚就無死的氣氛。何來歡樂?還有甚麼「藝術」可言?

 

 

但,為甚麼一定把「死」視為異常之事?有始必有終,有生必有死,生生死死,無人例外。生死既為人生兩大事,怎可只注意生的幸福,不研究死的安樂?

 

 

「死的藝術」一詞聽來不大順耳,總可以講講怎樣死得最好吧?

 

 

我們是基督徒「當然與世人不同。我們應該比世人更懂得如何生—「因信得生」。更明白怎樣死—「存著信心死」。(參希伯來書 10 ﹕ 38 , 39 ; 11 ﹕ 13 )這種基督徒對世人更具有吸引力。

 

 

可喜可賀

 

 

說來令人難以置信,「死」對於基督徒是可喜可賀的。但對人這樣說會挨罵的,而且難以被接受的。

 

 

約翰在拔摩荒島上得了神的啟示,這啟示範圍很廣。論到「死」的啟示,他這樣寫:「我聽見從天上有聲音說,你要寫下,從今以後,在主裏面而死的人有福了。聖靈說,是的,他們息了自己的勞苦,作工的果效也隨著他們。」(啟示錄 14 ﹕ 13 )

 

 

世人認為死是可怕的,但基督徒之死不同,是有福的!既是有福,便是可喜的,怎可悲從中來?

 

 

「有福」原含有「喜樂的,真真令人羨慕的」意思。(參考 The Amplified Bible )而且這真理是有聖靈證實的。你看,能放下人世間的擔子不再勞苦,怎不喜樂!那種真的脫然無累,何等令人羨慕呀!

 

 

也許有人要問我,「如果你死了,是否可喜可賀呢?」我的答覆是肯定的,正如「聖靈說,是的!」一樣。我還可以用保羅的話來答覆,他說:「情願離世與基督同在,因為這是好得無比的。」(腓立比書 1 ﹕ 23 )

 

 

還有甚麼比「好得無比」更好呢?我們不否認,活在這人情深摯的塵世,在親人離世之時,我們會在情感中哭泣。但真理抹去我們的眼淚!叫我們羨慕天家,像大衛喪子之後,起來更衣吃飯,沐浴敬拜;並能和他一樣說:「我必往那裏去,他卻不能回我這裏來。」(撒母耳記下 12 ﹕ 19 ~ 23 )

 

 

福音書中記錄強盜得救的事太美了。主耶穌在十字架上竟然會對同釘的強盜說:「我實在告訴你,今日你要同我在樂園裏了。」(路加福音 23 : 43 )

 

 

只是因他求告之名,就能與基督一同在樂園裏嗎?還有誰不能得救呢?也許基督怕他不信,特別肯定地說:「我實在告訴你,……」我們更該篤信不疑了。

 

 

一個罪人悔改歸主,竟能與主同在樂園,實在可喜可賀。有時想到我們滿身罪污,竟爾蒙恩,能與我主同在,實在不配,心被恩感,激動不已,非可喜可賀所能形容!

 

 

把腳放好

 

 

聖經記載雅各之死,確是與眾不同。我們豈能等閒視之?當然「雅各囑咐眾子已畢,就把腳收在床上,氣絕而死,歸他列祖那裏去了。」(創世記 49 ﹕ 33 )

 

 

他說完了話,把事情安排妥當,然後把腳放好「安然去世。」一點也不驚慌,態度安祥地撒手塵寰。

 

 

如果一個人能一點也不牽掛,不被俗事纏累,離世時一點也不匆忙,實在很動人的。除非他準備好,有把握,滿有信心,才能從容把腳放在床上,靜靜地歸去。叫站在旁邊的人肅然起敬。

 

 

靈修日新的作者告訴我,他的父親息勞歸主的事,感他最深。老人家自知死期已到,叫家人來,勸他們守信守道,當時還照常喫一大碗麵,加上荷包蛋,換好白衣服,上床後果然離世。

 

 

我想,假使我知離世在即,還能吃得下煎雞蛋,就夠鎮定,這平時非有堅定信心不可。既有永生把握,何時不可見主?這位老人家臨終的情形,有如雅各百年信心的翻版,古今聖賢之信:使人讚嘆。

 

 

因信而有永生的盼望和把握,不論賢愚都有同樣果效。我在雲南傳道之時,看見一件事非常奇妙﹕

 

 

有一天,王家的第二個兒子來找我,告訴我,他母親病重想見我。我看到她的時候,知道她已到了最後時刻。她對我說,我到天堂去,沒有甚麼好牽掛的。我聽了倒很安心。只是她叫所有兒女們都來,把他們交給我,因為他們還沒有信主。

 

 

後來,她說:「我要走了。」開始禱告,祈求耶穌,接納她的靈魂。她跪在枕頭旁邊,竟然唱起詩來,輕輕唱著:「天堂是我家,歸家吧,世界無可掛。……」在低吟中安息主懷。旁立親人無不動容。

 

 

我對他們說,如果今日親眼見到母親如此平安,在唱詩中上天堂,都不悔改信主,恐怕一生再沒有機會了。全家大小十二人跪下禱告,接受主耶穌做救主。

 

 

我每念及此,這位不識字的老太太離世時的情景,猶歷歷在跟前,真是畢生難忘呀!

 

 

誰能無死?一生一次。我們在世是寄居的,我們的家在天上。我們若有信心,隨時隨地準備見主,何必慌張。記得最後勿忘慢慢把腳擺好,千萬不可失措呀!這就是榮耀的見證。

 

 

登峰造極

 

 

推舉聖經十大偉人,摩西一定入選,並會名列前茅。論聖經記錄也以摩西和大衛佔最多篇幅。他的豐功偉蹟,已被引為聖範。但我們卻少提到摩西之死,表現他的靈性達到登峰造極的境界。

 

 

神告訴摩西必不得過約旦河,只可以在山上遼望迦南應許地。摩西懇切祈求,神說:「罷了,你不要向我再題這事。」他就不再說了,他接受了「死」。(申命記 3 ﹕ 23 ~ 29 )他不是個貪生怕死的人,也不是有所貪圖的人。

 

 

人皆有「生」之欲望,如果主今日叫我離世,我們是否苦苦哀求呢?希西家在歷史上雖是敬畏主的英明君王,一聽見先知以賽亞告訴他死訊時,他竟轉臉朝牆,禱告痛哭。

 

 

於是神又增加了他十五年的壽數。(列王紀下 20 ﹕ 1 ~ 7 )兩年後他生了瑪拿西(瑪拿西登基時十三歲),這瑪拿西是最壞的君王,有「舊約浪子」的綽號。

 

 

你看,我們若不順服,會有甚麼結果。我們的生命猶如畫蛇添足。

 

 

我們未做基督徒之時,第一件事是悔改,因信得救。信主以後,最重要的是,一生遵行神的旨意。生死皆在主手中,生死皆順服神。

 

 

我深受這真理的影響,有幾次醫生告訴我,已經無望。我只告訴主:「不照我的意思,只照神的意思。」甚至我不敢告訴主,我那些著作尚未完成。一順服,心裏寧靜,如不波的海,明澈如鏡,這是很美的死的境界。

 

 

神要摩西登尼波山,上毘斯迦山頂。(申命記 34 )神已告訴他:「你必死在你所登的山上。」(申命記 32 ﹕ 50 )既知要死在山上,仍肯登山,尚有登山之力?

 

 

一個一百二十歲老人,走近死亡,猶有登山之力,這是大勇,這就是摩西的偉大。

 

 

有一位在主裏面很深的工人,聽見醫生告訴他,已得了不治之症,突然軟弱得無力走出診所。我們只有深表同情。

 

 

但摩西上了山巔,遠眺「流奶與蜜之地」迦南,他表現了他的靈性己達巔峰狀態。

 

 

親愛的弟兄阿,把得失看得無關重要,靈性才能達到最高境界。

 

 

不負此生

 

 

大衛之死,保羅給予最高評價。他說:「大衛按神的旨意,服事了他那一世的人就睡了。」(使徒行傳 13 ﹕ 36 )

 

 

我們來到世間,「不是要受人的服事,乃是要服事人。」主耶穌不是也這樣講過嗎?(馬可福音 10 ﹕ 45 )如果我們一生為別人,對時代有所貢獻,就可死而無憾了。

 

 

大衛一生牧養以色列人,如羊群一般,他正像個好牧人,不負神所託。

 

 

晚年時,獻其所有財寶,為建造聖殿之用(歷代志上 29 ﹕ 1 ~ 9 ),僅精金一項已達三千他連得(每他連得約九十斤)。這聖殿成為人民敬拜神的中心,和萬民之光。

 

 

在我們有生之年,我們有沒有想想我能為主盡甚麼力?我能為人做些甚麼有益的事?我能否盡一點力把人帶到主的面前?

 

 

財寶本為身外之物,離世之時絲毫未能帶去。為何不為主做點特別安排,而任其損失?

 

 

有一位信徒臨終時說:「等我奉獻了才走。」但有人走得匆忙趕不及奉獻!

 

 

大衛還留下寶貴的詩篇給悲傷者得安慰,使灰心者受鼓勵,叫悔罪者有盼望,…這是留給以色列人與基督徒最寶貴的遺產,千古傳誦,永垂不朽。雖逝世安睡,已不虛此生。

 

 

我們要善用我們的生命,去服事這一世代的人。以力量和才能為別人有點貢獻,息勞大去之日,不要衣錦還鄉,寧願好似戰士,扶著拐杖進入凱旋門。

 

 

Copyrighted